• 首頁
    關于我們 稅收法規 財政法規 經濟法規 稅收籌劃 稅收專題 政策解讀 在線答疑 同業交流 財稅處理 輕松學稅 自我測試 實用工具 休閑娛樂 聯系我們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稅收籌劃基礎-正文

    如何對各會計項目與要素進行稅收籌劃

    頒布時間:2012/11/25 19:30:50

    如何對各會計項目與要素進行稅收籌劃

        如今,稅收籌劃已經成為企業理財和經營管理整體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收入一定的情況下,企業可以通過降低成本及相關稅費支出以增加利潤,或是在稅法允許的范圍內通過稅收籌劃,延緩納稅時間達到資金優化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稅收籌劃是一種合法的行為,是利用稅收優惠的規定、納稅方法的選擇及收支的適當控制等途徑來獲得節稅利益,與偷稅、逃稅有著本質區別。因而企業在進行稅收籌劃時,都應以守法為前提,不亂攤成本費用,不亂調利潤。當有多種可供選擇的納稅方案時不僅要選擇稅負最低的財務決策,而且要使稅收籌劃行為合法合理。

      隨著國內稅收征管體系的不斷完善和發展,稅收籌劃在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會計核算等各個方面的重要作用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本文擬通過稅收籌劃在企業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兩方面的運用,揭示企業如何利用國家稅法的有關條款進行稅收籌劃,合理合法地實現企業稅負的最小化,降低經營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發展后勁和市場競爭力。

      稅收籌劃的目標是使納稅人的稅收利益最大化。所謂“稅收利益最大化”,包括稅負最輕、稅后利潤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等內涵,而不僅僅是指的稅負最輕。稅收籌劃與財務管理密切相關,這是因為稅收籌劃能減少支出,提高資金利用率,從而有利于實現財務管理的稅后利潤最大化目標。稅收籌劃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運用主要是在籌資決策、投資決策、利潤分配中的運用。

      籌資決策中的稅收籌劃

      企業要進行生產、經營及灰投資活動,就需要籌集一定數量的資金。企業的籌資方式一般包括自我積累資金、向金融機構貸款、企業之間的相互拆借或融資及通過發行股票、債券等向社會集資等。目前企業融資渠道有二種:一種是借入資金,另一種是權益資金。

      不同的籌資方式給企業帶來不同的稅負水平,融資渠道的不同也會帶來不同的影響。借入資金和權益資金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時適用于不同的列支方法。如權益資金的成本是股息,而股息稅法規定在稅后支付,從而其資金使用成本較高。而借入的資金,其資金使用成本為利息,其利息可列入財務費用,同時可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從而達到降低資金使用成本,達到每股收益最大化。

      各國稅法一般規定,企業的借款利息支出在一定范圍內可以作為一項費用于所得稅前扣除,而股息屬于利潤分配的范疇,不得稅前扣除。如果僅從節稅的角度考慮,向金融機構借款和企業之間的相互融資優于企業自我積累和向社會發行股票籌資。其中企業之間的相互拆借在利率和回收期的確定等方面,均有較大的彈性,利用得當時可發揮調節作用。但稅法對利息扣除標準迸行了限制性規定,如我國企業所得稅規定,“納稅人在生產、經營期間,向金融機構借款的利息支出,按實際發生數扣除;向非金融機構借款的利息支出,不高于按金融機構同類、同期貸款利率計算的數額以內的部分,準予扣除!彼,如果企業之間在資金拆借活動中人為地過分抬高利率,不能達到稅負最低的目的,并不是有效的稅收籌劃。

      因此企業在融資時就要合理確定融資渠道,科學籌劃融資比例和資本結構,才能確保稅后利潤最大化的實現。在息稅前投資收益率大于負債成本率的前提下,負債比率越高,額度越大,其節稅的效果越明顯。當然,負債比率并非越高越好。隨著負債比率的提高,企業的財務風險和融資成本會加大。當負債的成本率超過了息稅前的投資收益率時,負債反而達不到節稅目的。對于企業來講,籌措資金時不能單純地從資金成本高低來選擇何種融資,還應考慮投資收益率、稅收以及市場風險等因素,然后再決定合理的資金結構。企業可以在不違反國家經濟政策和導向的前提下,利用企業財務杠桿的作用,通過財務會計的籌資決策實現企業節稅的目的。

      投資決策中的稅收籌劃

      稅收政策因國而異,即使在同一國內部,對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等方面的規定也有所不同。正是這種差異的存在,使企業在投資時有了選擇的余地。企業在進行投資時,應從投資地點、投資行業(項目)和企業的組織形式等多方面進行優化選擇。

      1.投資地點的選擇

      投資者在選擇投資地點時,除了要考慮基礎設施、原材料供應、金融環境、技術和勞動力等常規因素外,不同地區的稅制差別或區域性稅收傾斜政策也應作為考慮重點。無論是國內投資還是國外投資,企業都必須認真考慮和充分利用不同地區的稅制差別及區域性稅收優惠政策。例如國家為了鼓勵西部大開發相繼出臺了一些稅收優惠政策。從全球范圍看,有的國家或地區不征企業所得稅,有的稅率則高達50%以上。因此投資地點的選擇,對企業投資凈收益的影響是巨大的。企業投資地點選擇得恰當,不僅可少交稅,而且還完全符合政策導向和稅法的立法意圖,于己于國都有利。

      2.投資行業的選擇

      同投資地點的選擇相類似,有關行業性稅收優惠及不同行業的稅制差別也不容忽視。稅收作為一個國家的主要經濟杠桿,體現著國家政策。為了配合國家經濟政策的貫徹實施,對符合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和產業發展的企業投資,往往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待遇。我國現行稅制關于所得稅在不同行業之間稅收負擔的差別較大。如從事農、林、牧、漁業項目的所得,從事國家重點扶持的公共基礎設施項目投資經營的所得,從事符合條件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的所得,可以免征、減征企業所得稅;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可在企業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加計扣除;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減按20%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所以在投資決策前充分了解和掌握國家關于投資方面的稅收政策,合理確定企業經營范圍,對達到節稅目的事半功倍。

      3.企業組織形式的選擇

      現代企業的組織形式一般包括公司和合伙企業(包括個體經營企業)。許多國家對公司和合伙企業實行差別稅制。以有限責任公司與合伙經營相比較,有限責任公司要雙重納稅,即先交公司所得稅,再交個人所得稅;而合伙經營的業主,只須交個人所得稅。而在組建時采取何種形式,當事人應根據自身特點和需要慎重籌劃。目前通過合并或分立等方式,企業組織結構的變化非常多。這其中既要考慮適應經濟的發展形勢,也要有稅收上的考慮。

      利潤分配中的稅收籌劃

      1.股利分配的選擇。企業的股利分配形式一般有現金股利和股票股利兩種。根據稅法規定股東取得現金股利須交個人所得稅,而取得股票股利卻不交稅。因此企業要從發展前景和企業實際情況來籌劃發放多少現金股利,以便對企業和股東都有利。

      2.再投資的選擇。若有再投資優惠,而企業又想擴大生產規模,則企業用稅后所得進行再投資而不時借入資金再投資,無疑可節約更多稅款。這是因為再投資的優惠通常大于借入資金的利息抵稅所得。

      稅收籌劃在會計核算中的運用

      在投資、籌資、經營格局既定的情況下,在稅法規定的范圍內,企業的財務處理方式也存在著較大的籌劃余地。財會制度對成本費用的確認、收入實現的確定、資產的計價等規定有多種會計處理方法可供選擇。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對各期的成本費用、收入都會產生影響, 進而影響應交所得稅的數額,而且這種選擇大部分在稅法上都予以承認,這就為企業在會計核算中進行稅收籌劃提供了可能。

      收入的籌劃

      企業的收入有營業收入及非營業收入之分。營業收入的稅收籌劃有:一為收入認列“時點”的決定;二為收入計算方法的選擇。企業銷售貨物有不同的結算方式。結算方式不同,其收入確認的時間也不同,納稅月份也有差異。稅法規定:直接收款銷售以收到貨款或取得索款憑證,并將提貨單交給買方的當天為收入確認時間;用托收承付或以委托銀行方式銷售貨物,為發出貨物并辦好托收手續當天確認收入時間;采用賒銷和分期收款銷貨方式均以合同約定的收款日期為企業收入確定時間;而訂貨銷售和分期預收方式以交付貨物時確認收入時間。

      因此一般銷售收入的節稅策略在于銷售時點的認定,企業應特別注意臨近年終所發生的銷售業務收入確認時點的籌劃,企業可通過選擇適當的銷貨結算方式把收入確認時點延至次年,從而獲得延遲納稅的稅收利益;分期付款銷售及長期工程合約的節稅策略在于收入計算方法的選擇,分期付款收入采取毛利百分比法,長期工程合約采取竣工結算法和合同完成法均可使當年收入最小化,獲得延遲納稅的利益。非營業收入的節稅策略在于企業資金的運用問題,即設法將閑余資金無息貸給關聯企業或股東,避免被調整增加收入。這樣通過銷售方式的選擇,控制收入確認時間來加以籌劃,可以合理歸屬所得年度,達到獲得延緩納稅的稅收利益。

      成本費用列支的籌劃

      成本費用的節稅策略在于在稅法允許的范圍內,盡可能地列支當期費用,合理預計可能發生的損失,以達到成本與費用的極大化,減少應交所得稅和合法遞延納稅時間獲得稅收利益。

      通常做法是:(1)已發生的費用及時核銷入賬。如己發生的壞賬、呆賬應及時列入費用;存貨盤虧及毀損應及時查明原因,屬于正常損耗的合理部分都應及時列入費用;(2)能夠合理預計發生額的費用、損失,應采用預提方法及時計入費用;盡可能地縮短成本費用的攤銷期。低值易耗品、包裝物、待攤費用等的攤銷應選擇最短年限,增大前幾年的費用, 遞延納稅時間;對于限額列支的費用,如業務招待費、職工福利費及公益救濟捐贈等,應準確把握其允許列支的限額,爭取在限額以內的部分充分列支。

      存貨計價的籌劃

      根據現行稅法規定,企業存貨計價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先進先出法、后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等方法。選擇不同的存貨計價方法將會影響當期發出存貨的價值,即當期銷售成本,從而影響當期利潤,并對企業稅收負擔產生影響。至于采取何種方法為佳,企業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般來說,當物價水平持續上漲、通貨膨脹時,發出的存貨宜采用后進先出法計價,多計本期發出的存貨成本,相應地少計期末庫存存貨的成本,使期末存貨成本較少,當期成本加大,從而減少當期應交所得稅;若物價水平持續走低、通貨緊縮時則相反,應選擇先進先出法計價。而在物價上下波動的情況下,則宜采用加權平均法或移動加權平均法,以避免企業各期應納所得稅額的上下波動,增加資金調度的難度。這種籌劃符合會計“不得隨意變更”的一貫性原則,也保留了必要變更的權益。只要企業將變更的內容和理由在會計報表附注中加以說明,企業就可以獲得合法的稅收籌劃利益。在當前企業普遍感到流動資金緊張的情況下,延緩納稅相當于取得了一筆無息貸款,對企業而言意義重大。

      折舊、攤銷方式的籌劃

      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長期待攤費用有多種折舊(折耗)方法可以選擇。折舊具有抵稅作用,企業在計提折舊時,定會涉及到折舊方法選擇的問題。固定資產折舊分為直線折舊和加速折舊兩種。雖然在固定資產的有效使用期內兩種折舊方式計算的折舊總額是一致的, 但在使用期內各年的折舊額是不一樣的,這就會影響企業年度凈利的計算,從而對應稅所得額產生影響。

      出于獲得財務利益的考慮,企業應視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折舊方法加以籌劃。(1)在比例稅率下,如果各年的所得稅率不變或有下降趨勢,以用加速折舊為優。這是因為把前期利潤推至后期,無疑延緩了納稅時間,同時也可享受稅率變化帶來的預期好處。(2)在比例稅率下,若預計各年稅率呈上升趨勢時,以直線法為優。這是因為加速折舊法延緩納稅的利益與稅率高低成正比,在未來所得稅率越來越高時,以后納稅年度的稅負增加往往大于延緩納稅的利益,使得直線折舊法比加速折舊法更為有利。而對無形資產、長期待攤費用的攤銷應盡量選擇最短的攤銷期,也可起到遞延納稅的好處。

      此外,從稅收籌劃的目的考慮,企業在開發成本、借款費用、遞延稅款、長期工程合同收入等的確認,以及長短期投資的認定標準和外幣報表折算,都存在不同的會計原則和處理方法可供選擇。

      作為一種管理活動,稅收籌劃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傮w而言,在進行稅收籌劃時,要以整體觀念來看待不同的稅收籌劃方案,不能只注重某一納稅環節的個別稅負高低,只以稅負輕重作為納稅方案選擇的標準,而需結合企業情況和國家經濟政策,制定最佳經濟決策。此外企業進行稅收籌劃,最終目標是為了實現合法節稅,提高經濟效益,因此經濟也就成了第一原則。但企業在進行稅收籌劃和將籌劃付諸實施的過程中,又會產生種種籌劃成本,因而企業在進行稅收籌劃時,必須先對預期收入與成本進行對比,只有稅收籌劃所帶來的收益大于其成本時,籌劃方案才能付諸實施,否則得不償失。

     

    上一篇:"低納高抵"現行稅收政策淺析與運用
    下一篇:企業在海外的稅務籌劃空間有多大
    友情鏈接
    未經書面許可,嚴禁復制、轉載本站任何內容或建立鏡像
    版權所有 撫順順陽財稅咨詢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0 www.LnCt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郵箱:1316994765@qq.com  http://www.ignite360pt.com  公安機關備案號:21040202000186   備案號:遼ICP備10207793號-1 技術支持:沈陽同創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