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業會計準則》從九個方面簡化了核算要求
頒布時間:2011/12/14 12:12:22
《小企業會計準則》從九個方面簡化了核算要求
轉自中華會計網校
與《企業會計準則》相比,《小企業會計準則》從以下九方面簡化了核算要求:
一、統一采用歷史成本計量
在會計計量方面,《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企業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選用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或公允價值等會計計量屬性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而《小企業會計準則》僅要求小企業采用歷史成本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
1.對小企業的資產要求按照成本計量,不再要求計提資產減值準備,資產實際損失的確定參照了《企業所得稅法》中的有關認定標準。
2.對小企業的長期債券投資不再要求按照公允價值入賬,而是要求按照成本(購買價款加上相關稅費減去實際支付價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債券利息)入賬;對長期債券投資的利息收入不再要求在債務人應付利息日按照其攤余成本和實際利率計算,而是要求在債務人應付利息日按照債券本金和票面利率計算。
3.對小企業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不再要求按照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公允價值與最低租賃付款額現值兩者中較低者作為會計計量基礎,而是要求按照租賃合同約定的付款總額和在簽訂租賃合同過程中發生的相關稅費等確定。
4.對小企業的負債不再要求按照公允價值入賬,而是要求按照實際發生額入賬;對小企業借款利息不再要求按照借款攤余成本和借款實際利率計算,而是要求按照借款本金和借款合同利率計算。
5.在收入確認方面,不再要求遵循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而是要求小企業采用發出商品或者提供勞務交易完成和收到貨款或取得收款權利作為標準,減少關于風險與報酬轉移的職業判斷,同時就幾種常見的銷售方式明確規定了收入確認的時點。在收入計量方面,不再要求小企業按照從購買方已收或應收的合同或協議價款或者應收的合同或協議價款的公允價值確定收入的金額,而是要求按照從購買方已收或應收的合同或協議價款確定收入的金額。
二、統一采用直線法攤銷債券的折價或者溢價
在長期債券投資(或持有至到期投資)中的債券折價或者溢價的攤銷方面,《企業會計準則》規定,債券的折價或者溢價在債券存續期間內于確認相關債券利息收入時采用實際利率法進行攤銷。而《小企業會計準則》規定,債券的折價或者溢價在債券存續期間內于確認相關債券利息收入時采用直線法進行攤銷。
三、統一采用成本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
在長期股權投資的后續計量方面,《企業會計準則》規定,長期股權投資在持有期間,根據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的影響程度及是否存在活躍市場、公允價值能否可靠取得等情況,分別采用成本法和權益法進行會計處理。而《小企業會計準則》則要求小企業統一采用成本法對長期股權投資進行會計處理。
四、資本公積僅核算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
《企業會計準則》規定,資本公積包括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和其他資本公積。而《小企業會計準則》規定,資本公積僅包括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是指小企業收到的投資者出資額超過其在注冊資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額的部分。
五、采用應付稅款法核算所得稅
《企業會計準則》要求企業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所得稅,在計算應繳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的基礎上,確認所得稅費用。而《小企業會計準則》要求企業采用應付稅款法核算所得稅,將計算的應繳所得稅確認為所得稅費用,大大簡化了所得稅的會計處理。
六、取消了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
《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企業對境外經營的財務報表進行折算時,應當遵循下列規定:(1)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和負債項目,采用資產負債表日的即期匯率折算,所有者權益項目除“未分配利潤”項目外,其他項目采用發生時的即期匯率折算;(2)利潤表中的收入和費用項目,采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折算,也可以采用按照系統合理的方法確定的、與交易發生日即期匯率近似的匯率折算。按照上述(1)、(2)折算產生的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在資產負債表中所有者權益項目下單獨列示。而《小企業會計準則》要求小企業對外幣財務報表進行折算時,應當采用資產負債表日的即期匯率對外幣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的所有項目進行折算。
七、簡化了財務報表的列報和披露
小企業的財務報表至少應當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和附注4個組成部分,小企業不必編制所有者權益(或股東權益)變動表?紤]到小企業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小企業會計準則》對現金流量表也進行了適當簡化,無需披露將凈利潤調節為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當期取得或處置子公司及其他營業單位等信息。此外,小企業財務報表附注的披露內容大為減少,披露要求也有所降低。
八、固定資產折舊年限考慮稅法的規定
《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和預計凈殘值,而不必考慮稅法的規定。而《小企業會計準則》規定,小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并考慮稅法的規定,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和預計凈殘值。
《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企業應當于取得無形資產時分析判斷其使用壽命;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其應攤銷金額應當在使用壽命內系統合理攤銷;企業攤銷無形資產,應當自無形資產可供使用時起,至不再作為無形資產確認時止。而《小企業會計準則》規定,無形資產的攤銷期自其可供使用時開始至停止使用或出售時止;有關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了使用年限的,可以按照規定或約定的使用年限分期攤銷;小企業不能可靠估計無形資產使用壽命的,攤銷期不得低于10年。
九、長期待攤費用處理與稅法保持一致
《企業會計準則》規定,“長期待攤費用”科目核算企業已經發生但應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負擔的分攤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項費用,如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發生的改良支出等,其核算內容、攤銷期限與《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存在較大的差異。而《小企業會計準則》對長期待攤費用的核算內容、攤銷期限均與《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的規定完全一致!缎∑髽I會計準則》規定,小企業的長期待攤費用包括已提足折舊的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經營租入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固定資產的大修理支出和其他長期待攤費用等;長期待攤費用應當在其攤銷期限內采用年限平均法進行攤銷。
上一篇:解讀:財稅[2011]117號《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
下一篇:企業所得稅月(季)度預繳納稅申報表的幾點變化
|